本月,湖北美术学院驻洞口村工作队(以下简称“工作队”)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,以党建为引领,聚焦组织、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五大振兴任务,结合高校美育资源优势,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,取得阶段性成效。现将本月工作情况汇报如下:
一、强化党建引领,夯实组织基础
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。工作队持续强化党建引领,与村“两委”密切协作,联合村“两委”召开片区户主会议,组织300余户村民代表参加,通报集体“三资”核查进展,宣传乡村振兴政策,收集村民意见建议,有效畅通沟通渠道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配合村“两委”完成县农业农村局、市纪委等部门的检查工作,汇报“三资”管理及整改情况,完善台账管理制度,推动集体资产规范运行。与学校卫生所直属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组织老党员集体座谈,听取老同志对基层党建的意见和建议,工作队第一书记郭洪亮带头讲党课,鼓励老党员传承抗战精神,带头支持村内工作。

片区户主会议,政策宣讲,第一书记讲党课
二、聚焦产业升级,增强发展动能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。工作队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,助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。持续推进总投资600万元的洞口村农副产品与仓储中心项目建设,配合镇领导及施工方开展验收前准备工作,协调解决项目收尾阶段问题,力促项目尽早投入使用。积极拓展消费帮扶渠道,优化农产品发放流程,对接全校各单位、部门统筹完成15吨猕猴桃、宜红茶等5类特色农产品的仓储运输与分发工作,实现助农增收47万元。

村农副产品与仓储中心项目验收、特色农产品的仓储运输与分发、仓储中心二期选址及“耕读学堂”规划研讨等
三、推动内外协同,加强人才建设
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注重引进外部资源与提升内部能力相结合,助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。“走出去”,外出对接武汉名人协会、湖北省诗词协会等机构,推介洞口村资源禀赋,探讨文旅合作可能;走访乡贤企业家,鼓励其返乡投资创业。“沉下去”,村内组织村干部及后备力量参与道路建设、物资配送、义诊志愿服务等,锤炼一线工作作风,累计服务村民超1000人次。

义诊等志愿服务
四、融入文化元素,提升乡村内涵
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。工作队结合乡村实际,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。以重阳节为契机,组织开展健康服务与反诈宣传相结合的主题活动,弘扬敬老传统,增强村民归属感和安全意识;相关活动获《湖北日报》《三峡日报》等主流媒体报道,提升洞口村文化影响力。在推进道路复核、巷道整治与乡村美术馆等公共建设中,注重听取村民意见,以文化共识促进治理协同。

重阳节主题活动、道路复核、巷道整治等
五、注重生态保护,改善人居环境
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。坚持生态优先,注重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。协助开展入户路山林占用面积复核,通过精准测量和数据比对,化解农户疑虑,实现道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统筹推进。参与沙卡路收尾工程推进会,与施工方及村“两委”共同优化边坡加固、排水设施建设、村路卫生管护,提升“四好农村路”实用性与可持续性。

边坡加固、排水设施建设、垃圾清运等
六、发挥美育优势,助力乡村建设
工作队立足学校专业特色,将美育理念融入乡村建设实践。优化农产品发放索引图设计,以直观清晰的形式提升工作效率与体验。陪同村党支部书记参观第十七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,与青年艺术家交流,探讨美育研学与艺术写生项目落地方案,促进高校艺术资源下沉。在“耕读学堂”空间规划中,融入美育元素,打造集农事体验、文化传承与艺术感知于一体的特色节点。在道路建设、村庄整治及标识优化中,注重美学细节与村民需求相结合,以美育提升乡村建设品质。

乡村美术馆建设、村内道路标牌设计等
下一步,工作队将继续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领导下,紧密协同村“两委”和全体村民,重点推动仓储中心产业项目投产达效,深化校地合作机制,强化艺术赋能作用,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,为洞口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。